今天是周四,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宿舍,我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开始为新一天的学习做准备。
早晨:影视特效制作
上午第四节课是影视特效制作课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门课。这门课不仅让我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术,还激发了我对视觉艺术的兴趣。老师讲解了如何使用AE(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动态图形设计和视频剪辑中的特效处理。他特别强调了“遮罩”技术的重要性,并通过几个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遮罩来实现复杂的画面效果。比如,在一个场景中需要让某个物体移动时产生模糊拖影的效果,就可以用遮罩结合关键帧动画完成。我听得非常认真,并且在课堂练习环节尝试模仿老师的步骤操作了一遍。虽然第一次做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但经过反复调整后,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成品。看着屏幕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特效,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下课铃响起后,我和同桌小李讨论了一下今天的作业内容。他说他想做一个科幻风格的短片作为项目实践,而我则打算挑战一下甲骨文元素融入现代特效的设计思路。我们约定周末再一起探讨具体的创意方案。
下午:习概与新媒体运营
中午简单吃了点饭,稍作休息后便迎来了第六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习概”)。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今天老师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展开授课,提到了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到自豪,因为自己平时对甲骨文的研究正好与此相关。于是,我主动举手分享了一些关于甲骨文起源及其现代应用的小知识,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这种将个人兴趣与学术结合的机会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决心。
第七到第十节课是新媒体运营课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门课主要教授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品牌或产品,包括撰写吸引人的文案、设计精美的海报以及数据分析等技能。今天的内容集中在用户画像分析上,老师让我们分组完成一份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营销策略报告。我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我负责收集有关年轻人喜好的数据资料,其他同学则专注于设计视觉素材和撰写文案。大家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连下课时间都忘记了。最后提交的初步方案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大家都很开心。
傍晚:甲骨文研究与旅行计划
放学后回到宿舍,我拿出一本关于甲骨文的书籍继续研读。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试图将甲骨文的文化内涵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例如,我可以尝试用AI生成技术复原部分残缺的甲骨文字形,或者开发一款以甲骨文为主题的小游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古老的文字体系。这些想法虽然目前还处于构想阶段,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此外,距离五一假期已经不到一周了,我和朋友们已经开始规划露营的具体事宜。这次的目的地是汤阴湿地公园,据说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我们决定带上帐篷、烧烤架以及其他必要的装备,争取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我还特意查阅了一些关于湿地生态的知识,希望能在游玩的同时学到更多东西。
夜晚:
晚饭过后,我打开电脑回顾了一下今天的课堂笔记,并完成了几道习题。随后,我翻阅了近期的新闻资讯,关注行业动态。作为一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尤为重要。我发现最近有不少关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新应用案例,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职业道路可能会充满无限可能。
临睡前,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思考了一番。大学生活转眼间已过去一半,剩下的时间弥足珍贵。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兼顾兴趣爱好,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至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我想它不仅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也可能成为一次灵感迸发的契机——或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能找到更多创作的灵感。
就这样,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渐渐进入了梦乡。